2025-06-10 10:00:00
导读
全球约7 亿人受慢性肾病困扰,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达8.2%,但知晓率仅10%。肾脏作为人体 "过滤器",其早期损伤往往悄无声息,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正成为破译肾脏健康的关键钥匙。近日,《Frontiers in Medicine》发表综述,系统性梳理了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最新进展,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一、研究背景
面对严峻的肾脏疾病形势,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显得尤为关键。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多样,从传统的肾活检到现代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,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局限。肾活检虽为诊断“金标准”,但侵入性强、风险高;而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则具有无创、便捷、灵敏度高的特点,能够精准反映肾脏损伤的位置与严重程度
二、精准定位肾脏损伤——生物标志物的分类与应用
生物标志物依据其解剖定位和病理生理相关性,可分为几个大类: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及损伤的标志物、炎症标志物以及与修复和纤维化相关的标志物。
文章从以上几大类详细描述了多种标志物及其临床价值。
三、肾脏疾病诊断的前沿探索——新型标志物及组学技术:
文章探讨了组学 (包括基因组学、转录组学、蛋白质组学、代谢组学、表观基因组学等) 在鉴定肾脏疾病中的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应用,及相关的新型标志物。
●微生物标志物:DKD患者血液中产酸克雷伯菌基因拷贝数与肾功能指标显著相关。
●代谢物标志物:尿中吲哚-3-丙酸(IPA)水平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呈负相关,补充IPA可改善蛋白尿。
●AI辅助诊断:机器学习整合尿蛋白组学数据,可构建含29个肽段的肾纤维化预测模型。
四、从 "单一指标" 到 "精准拼图"——生物标志物组合的价值
文章还探讨了相较于单一生物标志物,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检测更能全面、准确地评估肾脏健康状况。生物标志物组合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反映肾脏损伤的多个方面,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同时还能更好地预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。
结语
肾脏健康,关乎生命质量。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、现有标志物的研究深入及新型标志物的不断发现,未来尿液中的各种标志物成为破译肾脏健康的密码。
tyc7111cc太阳成集团持续深耕于肾脏疾病诊断领域,致力于将更多的尿蛋白标志物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有力工具,为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、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
肾小管损伤标志物—AIM、BMGU、RBPU、UCysC
肾小球损伤标志物—mALB、TFU、IGU、AMGU
AKI的敏感标志物—NGAL
特殊肾病(多发性骨髓瘤肾病)—KAPU、LAMU
计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的标志物—血清CysC、血肌酐
白蛋白尿指标—ACR(尿微量白蛋白/尿肌酐)、PCR(尿总蛋白/尿肌酐)
原文链接: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40370722/
Lu Z, Ni W, Wu Y, et al. Application of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kidney disease. Front Med (Lausanne). 2025 Apr 30;12:1560222.